了凡四训修行网
标题

佛教中的生态智慧

来源:了凡四训修行网作者:时间:2023-05-24 16:06:46
中国现在大力倡导保护生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中关于生态的智慧是值得借鉴的。佛教是一个充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宗教,这一观念从最初起,即通过佛教的教义和戒律得到传播与

中国现在大力倡导保护生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中关于生态的智慧是值得借鉴的。佛教是一个充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宗教,这一观念从最初起,即通过佛教的教义和戒律得到传播与实践。

佛教把生命状态分为两种,即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人与动物等属于有情众生,植物乃至宇宙山河大地属于无情众生。佛教虽然肯定人在六道中的特殊性,同时也强调,因为六道的轮回,一切有情众生之间,有着不可思议的亲缘关系。《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从这点出发,佛教坚决反对杀生,不仅不能杀人,也不能杀害其他五道的有情。不仅不能杀害,也不能损恼他们。

佛教戒律里面,有很多不得鞭打牛马、让牛马过于负重的规定。而对于大心菩萨来说,更是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所以,佛教对待有情众生最根本的两点,是平等和报恩。

佛教对待无情众生的态度,与对待有情众生的态度是紧密相关的。佛教并不因为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的“无情”,而轻视它们甚至滥用和浪费它们。佛教把我们由于过去世之业因而感得的有情之身心生命称为“正报”,把国土世间等无情众生称为“依报”。佛教认为,外在的环境乃是有情众生“共业”所感之果,也就是说,“依报”的好坏,是由有情众生来决定的。如果有情众生都心存善念、勤行善业,则“依报”就会变得美好,如:和乐、富足与庄严,就是由于阿弥陀佛往生有情的功德所感。反之亦然。从这一点来说,佛教更强调“人祸”,而不是“天灾”。从佛教的观点来看,重点不在外部的自然界,而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只有通过不断的内省,迁恶向善,由“净心”实现“净土”。佛教戒律中规定,不可“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梵网戒》),比丘不得“踏杀生草,断众生命”(《四分律》),并反复强调对自然财富的珍惜和合理利用。甚至在合理合法的饮食之时,也要“食存五观”,要观想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所费功夫甚多,而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要“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要反省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受得起施主的供养。要对于饮食滋味不贪美味,不憎粗砺。要把饮食看成是治疗“饥渴疾病”的良药,为修成道业而受用饮食。所以,佛教对待无情众生最根本的两点,是自律和珍惜。

佛教生态智慧的出发点是慈悲的精神。当我们用慈悲的眼与心去对待一切众生的时候,时刻不忘众生成就了我们,我们就能与其他生物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信息来源:佛学研究网)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二缶钟惑 二缶钟惑

二缶钟惑成语名称二缶钟惑成语拼音èr fǒu zhōng huò...

二心两意 二心两意

二心两意成语名称二心两意成语拼音èr xīn liǎng yì成...

二姓之好 二姓之好

二姓之好成语名称二姓之好成语拼音èr xìng zhī hǎo成...

二旬九食 二旬九食

二旬九食成语名称二旬九食成语拼音èr xún jiǔ shí成...

二心三意 二心三意

二心三意成语名称二心三意成语拼音èr xīn sān yì成...

最新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年纪大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年纪大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年纪大者,如何吃素最恰当? ...

净土法门法师:对病人的冤 净土法门法师:对病人的冤

净土法门法师:对病人的冤亲债主应该做些什么? 问...

净土法门法师:对有错漏字 净土法门法师:对有错漏字

净土法门法师:对有错漏字尚未流通的经书如何处理...

净土法门法师:对地基主神 净土法门法师:对地基主神

净土法门法师:对地基主神等是否可以行接足礼? 摘...

净土法门法师:对临终人是 净土法门法师:对临终人是

净土法门法师:对临终人是开示好,还是不开示好?...

净土法门法师:对通灵、特 净土法门法师:对通灵、特

净土法门法师:对通灵、特异功能的人应保持什么态...

净土法门法师:对地基主神 净土法门法师:对地基主神

净土法门法师:对地基主神、历代祖先等是否可以行...

净土法门法师:对专搞神通 净土法门法师:对专搞神通

净土法门法师:对专搞神通的,道场予以迁单可以吗...

净土法门法师:对治昏沉妄 净土法门法师:对治昏沉妄

净土法门法师:对治昏沉妄念最好的方法 这位同修问...

净土法门法师:家长父母应 净土法门法师:家长父母应

净土法门法师:家长父母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消业障...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