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修行网
标题

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来源:了凡四训修行网作者:时间:2023-05-27 16:04:36
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佛教常识:常说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这就称“寺”。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倍受历代王朝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家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

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就是指导大众共同修行。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很多读书人,如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它是中国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称为“宗庙”。《礼祀·祭法》中说:“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在古代,“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成为祭祀中国的一切圣贤、神灵的处所,像大家都知道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另外,皇宫的前殿也称为庙,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庙廊”。如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了解了“寺”和“庙”的不同,就应该明白我们去寺院其实是去学习的,不是祈求神明保佑的,也就应该明白,去寺院并不是去从事什么迷信活动,寺院是开启人们智慧的地方。学佛之人,首先要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前家里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前家里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前家里供养黄仙,狐仙等保家仙...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的路上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的路上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的路上遇到冤亲债主障碍有何化...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是去分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是去分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是去分别心的,为何还要求生西...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精进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精进却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精进却遭横祸而死,是否属於冤...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是否有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是否有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是否有次第? 问:下面一个问题...

最新文章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得贤者安存,...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

得言不可以不察。...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得何足喜...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