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修行网
标题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学佛把学业废弃了,佛也不会同意

来源:了凡四训修行网作者:时间:2023-05-25 21:06:38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学佛把学业废弃了,佛也不会同意 问:下面一个问题,他说弟子今年十六岁,(这是很年轻的,他下面有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弟子业障深重,常起贪瞋痴慢,虽有警觉,立刻提起佛号,但难以立刻生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学佛把学业废弃了,佛也不会同意

问:下面一个问题,他说弟子今年十六岁,(这是很年轻的,他下面有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弟子业障深重,常起贪瞋痴慢,虽有警觉,立刻提起佛号,但难以立刻生起真诚清净心。请问应如何能立刻生起真诚清净心,以降伏烦恼?

答:这个你不要著急,你的功夫还不够,正好像肚子饥饿一样,吃一碗饭没吃饱。你现在就是这种程度,还没吃饱,继续再吃,多吃几碗就吃饱了,所以说要多念。现在降伏不住,知道这是降伏烦恼的方法,你再念上三年,念上五年,你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常常说,一般凡夫念佛通常都是三年。三年念下来之后烦恼就轻了,还是不能断,在一支香,中国过去家里面有钟表的很少,不像现在物质文明比以前进步太多了,钟表几乎每家都有。一支香,长香一个半小时,普通的香一个小时,佛门里面算时间都是燃香。一支长香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里面还起三五个妄念,这是正常的,这是念佛念三年,正常的。一般初学的人,一支香里面,就是一个半钟点,起二、三十个妄念,也是正常的。

你要说我一开头念佛就能把烦恼降伏住,这是佛也做不到,也无法帮你忙,是要你自己慢慢去练。要想帮助,对於降伏烦恼有帮助,听经是个好方法,听经是你明白了、你觉悟了。真正觉悟他才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放下杂念。纵然有杂念起来也无所谓,不要去理它,妄念就没有了。就怕是妄念起来,「我怎么又起妄念?」好了,妄念上又加个妄念。「我怎么把妄念消灭?」又再加一个妄念,你妄念拼命在增长,那怎么能断得掉?什么方法断掉?不理它就断掉了,不要理它就没事,愈理它就愈多,麻烦愈多。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每次听了您的开示,非常欢喜。但发心精进总难持久。且有时忙於学业,无法日日听经,而有退转。请问应如何保持初心不退?

答:这个问题要有耐心,《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於忍」,你要能够忍,在我们来讲就是耐心,不要著急,循序渐进。你是学生,十六岁是读书的时候,学业也很重要,如果学佛把学业废弃了,佛也不会同意。你说佛为什么不同意?学佛是好事情,佛为什么不同意?会让一般社会大众批评「你看佛教破坏了家庭、破坏了学业,破坏你的前途,这个佛还能学吗?」这就是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了,所以佛法不许。除非你发心出家,你家里父母都同意,你不上学了,这是另当别论。既然是学生,一定要把学业摆在第一,而学佛要放在其次,这个次第顺序一定要搞清楚。

学生时代,乃至於你毕业之后踏进社会,你在社会从事於工作或者事业,这时候学佛应注意就是要多听。有时间就听,忙的时候就可以放下,有时间就多听,建立信心。要求正确的理解,就是佛法里面说信、解,著重在信解。到什么时候我们才真干?到你把事业放下,大概在中年以后,你放下,事业由儿女做继承,交给他们了,这时候行。像前天来的新加坡的黄居士,他是经营旅馆业,大概在许多地方都开了连锁的旅馆。现在六十出头了,把这些事业都交给儿女,他再不问事了,行!这时候可以在行、证上下功夫。有那么多事情的时候,你就保持著信解不退就行了。这样学佛让社会一般大众看到也非常欢喜,这就正确了。

现在你是读书,学佛,在学校读书品行好、功课好,要给同学做个榜样,学生里面的菩萨。应该落实什么?行门就是落实《弟子规》,对於佛法,你多听、多了解,信心不退。这就是在你现前这个阶段学习,你就成功,应该是这样学习才是正确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便欺雕古诗原文[挑错/完...

得意之事,不可再作,得便 得意之事,不可再作,得便

得意之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往。古诗原...

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 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

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古诗原文[挑错/完...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最新文章
佛教电影导演张智焜的心愿 佛教电影导演张智焜的心愿

佛教电影导演张智焜的心愿80后青年导演张智焜,数...

佛教是如何看待金钱的? 佛教是如何看待金钱的?

佛教是如何看待金钱的?作为佛弟子,一提到金钱,...

佛教智慧:什么是佛教?我 佛教智慧:什么是佛教?我

佛教智慧:什么是佛教?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佛教正确的拜师仪轨 收徒和拜师是为了明确双方的责...

佛教源于印度,但是印度总 佛教源于印度,但是印度总

佛教源于印度,但是印度总统、总理却拜访洛阳白马...

佛教的“放下”作何解释 佛教的“放下”作何解释

佛教的“放下”作何解释佛教的“放下”作何解释在...

佛教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真如 佛教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真如

佛教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真如自性误解为空性佛教最大...

佛教法器有哪些 佛教法器有哪些

佛教法器有哪些一.钟:  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

佛教的“业”与福报有哪些 佛教的“业”与福报有哪些

佛教的“业”与福报有哪些重要关系?转载自作者:...

佛教水陆法会为何有如此大 佛教水陆法会为何有如此大

佛教水陆法会为何有如此大的功德福报?水陆法会是...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